02. 疼痛體驗中的靈魂覺醒
對比之下,雨的前任就像《傲慢與偏見》里的達西先生。
他會在雨炫耀新買的高跟鞋時冷笑:「脫下鞋,你腳後跟的血泡更鮮艷呢!」;
也會在她熬夜做方案時突然出現,扔一盒胃藥丟下一句「疼了就吃,成年人要懂得自己照顧自己」就走。
最致命的是他總能在雨跟原生家庭產生衝突偽裝堅強時一眼看穿:「沒那麼強大就別裝,顯不著你是個聖人。」
像這樣「帶刺的親密」之所以讓人上癮,背後的原因是它觸發了心理學上的「創傷性聯結」。
就像《色戒》里王佳芝對易先生又愛又恨的糾纏,痛苦體驗會讓大腦分泌大量腎上腺素,製造出「宿命感」的幻覺。
焦慮是自由的眩暈,而疼痛恰恰成為了確認靈魂存在的坐標。
那些讓女生流淚的人,往往就像「情感砂紙」一樣。
他們粗糲地打磨掉女生虛偽的外殼,讓女生見識了除了「自魅」以外的世界和另一部分的自己。
雨曾說過她前任讓她感受到「宿命感」的瞬間,是在有次吵架後,他帶著堅定而又犀利的眼神說:
「也許你現在會覺得我可恨,但等你以後成熟了,你終會感恩這一次難受的成長。」
而他說的這句話,成真了。